夜直 2025年09月30日 [宋]王安石

  金炉香烬漏声残,翦翦轻风阵阵寒。

  春色恼人眠不得,月移花影上栏杆。

  赏析:

  王安石,字介甫,号半山,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改革家。他的一生历经风云变幻,官至宰相高位,后遭几度罢相,终退隐山林,充满了波澜壮阔的传奇色彩。在宋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,王安石不仅以卓越的政治家身份闻名于世,更留下了不少传世诗文。其中,《夜直》一诗,以其精炼的语言、深邃的意境,广泛为人所知。

  夜直,晚上值班。宋代制度,翰林学士每夜轮流在学士院值宿。王安石这首小诗,即写于其在翰林学士院值宿时,是他在官场生涯中一个不眠之夜的心灵独白。

  诗的开篇,作者连用“金炉香烬”与“漏声残”多个意象,有声有色有嗅觉有画面,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、夜色已深的氛围。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,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时间的无情流逝,为全诗定下了既明快又略显沉郁的独特基调。

  接着,诗人以“翦翦轻风”和“阵阵寒”进一步渲染夜的寒意以及空旷孤寂。“翦翦”“阵阵”叠语精妙,既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形态,又写出值夜人的感觉,让读者感同身受。

  第三句,即转句中运用了反衬手法。写到了美丽“春色”,却以“恼人”而述,直抒胸臆,使得诗人情感表达更加鲜明深刻。春色为何“恼人”?一方面,春色美丽太撩乱人的心绪,二是他还要值夜,不能安稳入眠。当然,这或许也只是表层现象,作为后来北宋的杰出政治家,虽然此时诗人还算比较春风得意,但他一定还有许多事情需要考虑:国家未来、百姓生活、个人命运,或许都交织在脑海中,使得这本该令人愉悦的春色却变得更加令人烦忧,以至于无法入眠。

  最后一句,诗人将视线转向窗外。此时,夜深人静,月光早已缓缓移动,将花影投射在栏杆之上。月色、花影、栏杆,本都是美丽的景象,但在此,却令诗人更添几分孤寂与清冷。此句艺术手法鲜明,一是以景融情,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完美融合;二是动静结合,注重以动态景象来衬托夜的静,更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,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邃。

  《夜直》一诗,短短四句,起承转合,言约旨丰,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味,耐人细味和深品。整首诗意境深远,巧妙地传递出诗人内心复杂情感,这其中,既有对现实的真实反映,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。或许,千百年后的我们,通过读这份心灵独白,能稍稍一窥诗人内心深处,在与诗人一同品味这份孤清的同时,体会出一些诗人对家国、对人生、对自然的无限情怀。

  学习强国